一、多点热电阻的基本原理
热电阻基于金属或半导体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,通过测量电阻值推算温度。常见的热电阻材料包括铂、铜、镍等。该热电阻系统通过多路复用技术,实现对多个温度点的同步或分时测量。
1. 电阻-电压转换(RTD信号调理)
恒流源激励法
原理:通过恒流源向RTD注入电流,将电阻变化转换为电压信号。
优势:线性度好,抗干扰能力强,适合长距离传输。
电路示例:
复制代码
恒流源 → RTD → 电压跟随器 → ADC
电桥法
原理:将RTD接入电桥的一臂,通过平衡电桥检测微小电阻变化。
优势:精度高,可抑制共模噪声。
适用场景:高精度测量,但需校准和复杂调零。
2. 多路复用技术
目的:减少硬件成本,通过分时切换实现多个RTD信号的采集。
常用方法:
模拟多路复用(MUX):
使用模拟开关依次切换各RTD通道。
注意:需保证切换速度匹配采样率,避免通道间串扰。
数字多路复用:
通过ADC内置多通道选择功能直接采集多路信号。
3. 多点热电阻信号放大与滤波
放大:
仪表放大器用于差分信号放大,抑制共模噪声。
增益需根据RTD信号幅度(通常为mV级)和ADC输入范围匹配。
滤波:
低通滤波器(如RC滤波、有源滤波)去除高频噪声。
数字滤波(如FIR、IIR)在ADC后处理,提升信号平滑度。
4. A/D转换与数字化
ADC选型:
分辨率:至少16位以满足RTD的精度需求。
采样率:根据测温点数和动态响应要求选择。
非线性校正:
RTD的电阻-温度关系是非线性的,需通过查表法或多项式拟合进行线性化处理。
5. 多点热电阻温度补偿与校准
环境温度补偿:
使用参考RTD或温度传感器监测环境温度,修正因导线电阻或器件漂移引起的误差。
校准方法:
两点校准或多点校准(覆盖全量程),消除系统误差。
定期校准以维持长期稳定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