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择多点热电偶的安装位置需综合考虑测量准确性、设备安全性及维护便利性,具体策略如下:
一、核心原则:代表性与稳定性
1.避开干扰区域
远离炉门、加热元件、管道弯头等温度易变区,避免局部高温或低温干扰。
禁止安装在阀门后方、设备死角等介质流动性差的区域,以防测温滞后。
2.选择流动稳定区域
优先布置在介质直管段,确保测量端处于均匀温场。例如烟道测温时,插入深度1米即可代表4米直径烟道的平均温度。
1.深度控制标准
常规流体:插入深度≥管道直径的1/2。
高温高压蒸汽:采用热套式结构,插入75~100mm以避免保护管断裂。
气体介质:逆流向插入并增加接触面积,防止分层导致误差。
通用法则:插入深度至少为保护管直径的8~10倍(金属套管)或10~15倍(非金属套管)。
2.安装方向与支撑
垂直优先:高温环境下垂直安装可防止保护管变形。
水平加装支架:长度>1m时必须加支撑架或保护套管。
三、多点热电偶机械防护与环境适应
1.抗干扰设计
电磁屏蔽:动力电缆产生的强磁场可扭曲电信号,禁止与热电偶同管敷设,建议采用金属挠性管隔离。
防磨损措施:在高速颗粒介质中加装耐磨保护板或高铬合金护套。
2.密封与保温
负压或有害介质环境需用耐火泥/石棉绳密封保护管间隙。
露空部分加保温层减少散热损失。